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健康 > 养生保健
投稿

【一帶一路·中醫藥健康特刊】非遺“柳氏理筋療法”:中醫論壇展風采 寧鳳霞光傳非遺

2020-12-02 14:00:40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中醫科學溫泉康養融合發展論壇》 
——打造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新平台
       中華民族幾千年從養生保健到防病治病,中醫藥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應該是都寫在文字上,我們都可以看得到;同時也研制了很多的藥,直到現在還在使用,都是非常寶貴的中醫科學結晶與成果。 
       目前,為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新號令,中國中醫科學界要加大研究力度,增強中醫科學的海内外傳播新時代發展,攜手創新講好中醫藥故事,傳播好中醫藥聲音,弘揚好中醫藥文化,塑造好中醫藥形象,努力掌握中醫藥全球傳播的輿論話語權體系;着力培養好中醫藥科學專業化與國際化傳播的權威專業化人才隊伍。 
       把古老的中醫藥和現代的科技結合。要揭示其治病原理,用現代的語言來表征它,來诠釋它,讓别人能聽得懂,這樣包括這次2020百年不遇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都是中醫藥傳承人與中醫藥傳播人,未來新時代要面臨的重要歷史性使命與“用中國方式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社會責任。 
      《中醫科學溫泉康養融合發展論壇》在第十二屆中醫藥發展論壇·民族衛生健康大會暨中國(珠澳)中醫藥國際博覽會上的創新與嘗試,無疑将繼續總結經驗,以勵再戰,凝聚僑心、發揮僑智、匯聚僑力,每年都努力以“傳承中醫藥技法、傳播中醫藥文化”為目标,服務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偉業;《中醫科學溫泉康養融合發展論壇》,将努力打造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新平台,共同匯聚人才,殚精竭慮,勇于創新,團結合作,努力奮鬥! 
(文/中醫科學溫泉康養融合發展論壇秘書長 王群)
圖: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錢陽明主持大會
圖: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會長吳英萍大會主旨演講
圖: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在大會上頒獎授牌儀式
非遺“柳氏理筋療法”: 
        中醫論壇展風采    寧鳳霞光傳非遺 

      【世界華文媒體 首席國際記者馬一夫 一帶一路通訊社 首席新聞觀察員 鶴霖攝影報道】珠海的初冬,綠樹蔥蔥,鮮花盛開,洋溢着春天的氣息,美不勝收。 
       時值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時刻,在全面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和民族衛生振興發展、毫不放松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2020年11月21日至23日,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美麗之城”珠海·“魅力之都”——橫琴,有幸迎來了第十二屆中醫藥發展壇·民族衛生健康大會暨首屆中國(珠澳)中醫藥國際博覽會。    
       論壇伊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通過視頻致辭和鐘南山院士發表視頻致辭。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高強,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副主任、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劉謙等和廣東省、珠海市政府相關部門領導,以及眾多國醫大師出席大會。1500名來自全國各地民族醫藥衛生界的領導、專家、企業家參加大會。    
       此次活動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單位指導下,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衛生健康局、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等單位的支持下,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主辦。    
      其中活動包括:一個主論壇、一個博覽會、兩個平行會、九個分論壇。通過論壇與博覽會形式,以求在凝聚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取得“用中國方案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共識。    
       中醫“柳氏理筋法”非遺第六代傳人寧鳳霞教授應邀出席大會主論壇、博覽會;寧鳳霞教授在《中醫科學與溫泉康養融合發展論壇》上,重點做了題為《傳承與發揚,柳氏正當時》的主題演講,引發來自海内外百余名華文媒體及來自港澳台僑、國内非遺傳承界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柳氏家族220年來,一直秉承着“醫者必慈悲,秘技放病賊;珋復治怪病,濟貧不媚富”的祖訓砥砺前行。縣志記載着柳氏懸壺濟世的治療效果和承真傳善的薪火之路,吉林省延邊自治州敦化市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目前被列為非遺項目的有五項:柳氏理筋療法、柳氏中醫刺絡療法、長白山滿藥炮制技藝、滿族膏藥、七仙草玉容粉。以上五項柳氏非遺項目有以下特點: 
       1、歷史悠久源於清宮太醫院上駟院綽班處,為滿族皇室內廷文武官員、執事人員專享。是滿族傳統醫學的寶貴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民間文化的瑰寶。醫治骨傷科疾患的醫師柳超群,雍正帝禦筆親書,允其宮內傳授,嘉慶帝稱之“神術”。同治1868年柳超群因事請願到吉林將軍府、額穆赫索羅驛站為站醫,自此傳承了柳氏療法絕學。 
       2、文化屬性系統而獨特的醫學文化理論特征,具有獨特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文化特征,有經幾代傳承而不衰的文化淵源屬性。 
       3、地域特質深深紮根於長白山滿族文化土壤之中,所用藥物均取自長白山,經多年發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質的滿族傳統中醫藥文化,非藥物及藥物療法,具有鮮明獨特的滿族文化特質。 
       4、歷史價值凝聚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古老、傳統、深邃、哲學和智慧的歷史價值,注重人體健康養生理念及其中醫藥學歷史脈絡價值觀念。 
       5、社會價值獨樹一幟的醫療方法、濟世活人、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精神道德,是傳統中醫藥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社會價值明顯。 
       6、科學價值是基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科學價值產生的寶貴遺產。是滿族中醫藥特色療法的科學價值體現,蘊涵著大量的古老的學科合理性和現代科學價值思想。 
       特别是,由于中醫“柳氏理筋”的科學性與權威性,作為一種純綠色自然的養生療法,“柳氏理筋”于2020年1月被吉林省延邊自治州列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圖:“柳氏非遺傳承人”寧鳳霞教授主旨演講
       作為非遺項目傳承人,寧鳳霞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多年來,除了每日用心對待每一位病患,用醫術解決患者的痛苦,盡醫者本分,治愈案例無數;還有就是收徒教學,傳承,發揚,毫無保留,只為更多病人得到受益,截至到目前為止,寧鳳霞在全國範圍内已教授學生百余人。此外,她一直沒有停止對康養、醫養新模式的探索:如何走出醫院,走出診所,讓患者走進大自然等輕松環境中,既可以舒緩身心,寄情山水美景之中,又同食養生湯食,結合傳統的中醫治療,達到天人合一、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這将是寧鳳霞教授矢志不渝的一個發展方向。 
       本着這樣的思考,寧鳳霞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注重與各類患者們進行相關交流,患者們普遍都有此訴求。眾所周知,現在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各種患者低齡化,因身心疲憊,思慮過甚造成的身體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寧教授關注到溫泉的養生環境,溫泉是一個典型的自然健康環境,現代溫泉已經具有醫療型、康養型、休閑型三種形态,康養型是中國溫泉產業發展的方向。 
       柳氏非遺項目,将努力創新嘗試與溫泉康養有機相融合,運用中醫科學,進一步結合溫泉功效,挖掘與發揚傳統中醫療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與獨特中醫藥療效的非遺藥食同源、藥理同根的新中醫藥產品,在傳承中華博大精深的中醫非遺技法的基礎上,着力發揚和創新中醫科學的健體養神功效,适應時代的變化,為中醫科學結合溫泉打造溫泉康養新模式而潛心鉆研、推陳出新,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奮鬥!
圖:中醫科學溫泉康養融合發展論壇特邀主持人李梨現場介紹“柳氏理筋療法”
       論壇期間,大會《一帶一路-論醫道 中醫藥健康養生特刊》全球編委會暨一帶一路-中醫藥健康之聲鑒于中醫“柳氏理筋法”成就卓著及其社會影響力,特聘寧鳳霞教授為“中醫藥健康學術智庫專家級顧問”。同時,中醫科學與溫泉康養融合發展分論壇主辦方——一帶一路通訊社(路通社)與寧鳳霞《五頤養生堂》暨“柳氏理筋法”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授予寧鳳霞為“一帶一路中醫藥非遺文化傳承大使”。     
        微風拂煦興匆匆,葉片綠,花卉紅。塞北寒霜,珠海暖秋冬。面對記者采訪,寧鳳霞教授表示:多少年來,我們“柳氏理療”不與其他中醫技藝争名,也沒有刻意誇大宣傳,只是默默做好“懸壺濟世”的工作。而傳承和發揚,并不相沖突;創新與傳統,也是相輔相成。秉承祖訓,堅守醫德,不在過分的商業化中忘記本心,遺棄大愛,是“五頤養生”長期以來的從業守則。    執大業者,必用恒力。作為非遺傳承人,也是一個基層中醫學工作者,救死扶傷是我的本職工作,弘揚和發展也是我的本分。我将充分發揮非遺項目的獨特優勢,找準傳承創新的着力點,守正弘揚,突出特色,堅定前行!我堅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祖國的中醫藥事業復興在望,将蓬勃發展,重現輝煌!我們将“乘好論壇東風,大展柳氏風采”,努力把中醫“柳氏理筋法”這一中醫藥文化傳播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者”,讓中醫藥盡快走出國門,造福世界人民! 
       采訪最後,寧鳳霞教授自信滿滿。       

讲好全球公司 传播中国声音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jiankang/1867.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