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科技 > 互联网+
投稿

千年蒙医药挺进现代化赛道

2023-06-11 08:33:18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图片

与现代科学碰撞“火花”;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从“一株草”到“一条链”,深耕上下游产业链……科技创新为传承发展上千年的蒙医药注入新活力,如今走上现代化新赛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图片

与现代科学技术碰撞出“火花”图片

“一些老蒙医工作者可能会担心与新理念或新技术强势结合,会忽略传统蒙医药核心理念和基础,影响蒙医药进一步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科研管理科副主任王青春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活理念的转变,不用科学方法阐明蒙医药的相关机理,就很难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蒙医药。”

389b003d5eeeaab6aff9bc753dcfded9.jpg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蒙药智能化生产线

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展中蒙医药基础、临床应用、科研成果转化等研究工作。王青春表示,蒙医药等传统医学的优势在于临床,但缺乏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作用机制阐释不明确、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科研工作者们正从这几个方面发力,建立符合中医药、蒙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基于蒙医药理念去阐明作用机制,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和传统蒙医药思维的碰撞,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率逐年上升,而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病理基础,这属于蒙医“不消症”范畴疾病。相关理论启发了王青春,他从肠道菌群研究入手,最终发现了肠道菌群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相关性。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在长期的马上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的疗法,形成蒙医正骨术。如今,科研工作者们正用生物力学概念阐明蒙医正骨术的作用机制,为日后研发正骨仪打基础。
开展蒙药科技研发,特别是优势蒙药品种的二次开发,成为内蒙古相关高校和药企近年来工作的重点。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说,蒙药大多源自古方,不少蒙药品种在拥有丰富临床案例的同时,也面临适应证未被完全开发的局面。
在科研一线工作20余年,邢界红一直带领团队进行蒙药经典品种循证医学研究工作。她说:“通过科学研究和严谨的数据将蒙药特点表达出来,明确临床定位、药效物质、毒性物质、药效机制、主要成分体内过程,能提升蒙药科技含量和药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用“芯”传承传统医学图片
在锡林浩特市甘露蒙医诊所,医生的诊疗有了“智能小助手”。一名50多岁的女患者因心慌、乏力来诊所看病,蒙医内科医生旭日按照传统的问诊、望诊、触诊对其进行诊断,并将患者的各项症状都输入辅助诊疗系统中。对医生输入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后,辅助诊疗系统提示患者存在甲状腺结节的可能性。
“根据患者的症状,我首先想到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没有第一时间考虑到甲状腺方面。根据辅助诊疗系统的提示,又为患者做了B超检查进行确诊。”旭日说,辅助诊疗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提高诊疗效率,使用后诊所的接诊量增加了30%。
甘露蒙医诊所使用的是由内蒙古奥谷达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蒙医药智能辅助诊疗服务系统”。“以往一代代靠经验传承,如今变成了算法,辅助医生更快速、系统地进行诊疗。”系统总设计师才布登道日吉介绍说,系统采用蒙医诊断理论,以蒙医学古籍、专业医疗文献为指导基础,针对患者的疾病分析得出诊疗结论。
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使优质蒙医药服务更好地下沉基层,还为古老蒙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搭建起更坚实的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心身医学研究所副主任阿拉登达来,从事蒙医药文献古籍收集保护已有30余年,抢救性整理了多部蒙医药古文献。1991年,阿拉登达来在正蓝旗一个苏木卫生院工作,晨跑时看到地上有古籍碎片,他跟着碎纸片一路跑到一所学校,在学校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几本蒙医药古籍残卷。后来,他又和其他地方发现的残卷整合,翻译出版《验方残卷译本》。

2a47ea78ea98d85fed4c8b0dd5530cab.jpg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中药材(蒙药材)科研示范基地内,农机在收获黄芪种苗

还有一次,一位牧区的老阿妈将家中收藏的手绘药材图谱送给来出诊的阿拉登达来,捧着100多年前的珍贵手稿,阿拉登达来激动不已。他花费了十余年时间与博物馆收藏的版本进行比照补充,于2020年出版了《蓝琉璃的药材图谱》。
如今,阿拉登达来手头还有5本蒙医药古籍文献正在翻译整理,但翻译出版已不再是保护古籍文献的唯一方式,蒙医药古籍文献平台正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编目。“蒙医药古籍文献平台目前正在收集录入阶段,预计3年完成平台建设,将建立蒙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平台等。”阿拉登达来说,该平台将实现蒙医药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从“一株草”到“一条链”图片
5月的喀喇沁旗,处处都是播种药材的繁忙景象,今年喀喇沁旗的药材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1万亩。在很多平整地块上,药材播种已由机械代替人工,药农们都说“多亏了发明大王,种药不再是苦累活了”。
药农们口中的“发明大王”指的是返乡创业青年郝彦波,他先后发明药材播种机、挖药机、药材烘干机等机械,使药材播种、采挖、加工等环节都用上先进的农机具。郝彦波还牵头成立喀喇沁旗淇艺中药材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正打造道地中药材(蒙药材)标准化基地。
郝彦波介绍,基地内将试用水肥双减、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的带领下,纯化扩繁桔梗、北沙参优良品种种子、种苗,推进药材种业振兴。
喀喇沁旗被誉为“北沙参之乡”“桔梗之乡”,北沙参、桔梗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和60%。如今,蒙医药产业正实现从“一株草”到“一条链”的转变。据了解,喀喇沁旗正建设内蒙古中药材(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将集聚道地药材优势,推动中药材(蒙药材)种植、加工、交易、康养全产业链条发展。
建设产业集群也是“中国蒙医药之都”通辽市的发展目标。通辽市是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目前有3家蒙成药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蒙药市场50%以上。从药材种植到精深加工,通辽市正在推动蒙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百亿级中医药(蒙医药)产业集群。
通辽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将围绕中医药(蒙医药)产业链发展部署实施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重点项目,到2025年,规划完成百万亩中药材(蒙药材)资源基地建设,种植产值达到15亿元,成药生产产值达到75亿元,药材流通产值超过20亿元,蒙医医疗产值10亿元,文旅康养等延伸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实体和经营实体。
“以前我们就琢磨怎么种好药材。”通辽市开鲁县蒙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寇文辉说,“现在和药企合作后,我们也想拓展就地加工和仓储物流业务,在这条产业链上寻找更多发展机遇。”半月谈记者:魏婧宇)

9a2b2d4006baf965a89262a79cae6ef3.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keji/8067.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