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娱乐 > 影视书房
投稿

南京作家吴达宣谈《绿水青山·走向明天》

2022-07-21 17:02:38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年逾七旬南京老作家,创作41万字环保长篇小说《绿水青山·走向明天》,他还是第一位为农民工鼓与呼的记者。

《国际艺术新闻网》特约记者: 吴凌    摄影: 牛红

南京老作家吴达宣创作的41万字长篇小说《绿水青山·走向明天》, 最近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国际艺术新闻网》特约记者在南京专程采访了吴达宣先生,特将访谈摘要发表。

记者:请问吴先生高寿?

吴达宣:新70后,也就是70多岁了。我是共和国同龄人,1949年出生。

记者:70多岁,古稀之年,这应该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年龄。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创作这部环保主题的长篇小说的。

吴达宣:你其实是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观的问题。

人这一生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身份,不同生存状态的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我是一个老三届,67届高中。插过队、做过工、读过书。可以说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共和国所有的艰难困苦,同样也经历了改开带来的道路、价值观裂变引发的迷茫、冲击。在经受这样的洗礼后,回头再来思考一下人生的价值,感到一个人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那就活得有价值。

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死存续的重大课题。能为这个跨越国家、政党、意识形态等鸿沟,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出点绵薄之力,这是我创作《绿水青山·走向明天》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

记者:创作的过程,是否有过犹豫、彷徨?因为你作品中批判的政绩观,是很多地方领导一直坚持的,GDP的高低可能直接关系到他们职务的高低。

吴达宣:这确实是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小说中男主公与他上级的矛盾冲突,正是以政绩观为内核,通过环保工作中,放纵污染追求GDP,还是打掉污染源走绿色发展之路来展示的。

在创作过程中,我并未过多担心领导层的干预。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海南省、浙江省就已经有一些地市,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已经不设GDP指标,而把环境指标作为一票否决的依据。这就是巨大的历史进步。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创作这部环保小说,正是客观地描述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社会和人们灵魂所承受的冲突激荡,几代人所付出的奋斗和牺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财富,不应忘却,也无法忘却,我记录下了那段难以忘怀岁月的历史回声。

记者: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比较集中地聚焦了“三农”以及农民工问题,请问这样结构故事和浓墨重彩刻画与“三农”有关的人和事,有哪些深层的考量吗?

吴达宣:你的问题,说明了你认真阅读了作品。是的。这本著作写作的社会背景就是“三农”问题。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我作为曾经的知青,在农村待过。对那里的贫穷,以及贫穷中仍在奋斗的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第二,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海南特区报》干过几年记者、编辑,曾经关注当年被称为“盲流”,现在被尊为“农民工”的这个群体,并在1989年下半年在“海南特区报”第3版社会生活版上,撰写“‘盲流’将流向何处?”的新闻评论,第一个为这个群体鼓与呼。

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1989年5至6月份,广东省向海南省发布社情通报,说有几十万盲流正从广东徐闻等地涌向海南岛,希望海南省做好控防、劝返、治安等防范工作。

报社接到此通报后,由社会部负责跟踪,经过一番社会调查后,我发现所谓“盲流”,就是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一些不甘于贫穷、敢想敢干的农村青壮年,涌向改革开放的南方城市,他们在城市干着擦鞋、织补、泥瓦、水电、杂活等等城里人不愿干的脏苦累的活儿,后来发展成家政、房地产建设用工的基本力量。

掌握这些基本情况后,我负责撰写了那篇名为“盲流将流向何处?”的新闻评论,我认为这些所谓要被防范劝返的“盲流”,正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在新闻评论的结尾我作了一个近乎武断的结论:在不久的将来共和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后,在胜利的旗帜上,将有着当年被唤作“盲流”的人们洒下的汗水和鲜血。

记者:通过采访,我发现吴先生是一位颇具人文情怀的文化人,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吴达宣:谢谢你的夸奖和肯定。但我实不敢当文化人这个极具份量的称谓。

现在有很多人都自诩文化人,其实他们中的多数,都不知何为文化,何为文化人,真是无知加无畏。

历代以来,较为准确阐释文化这一概念的是《周易·象传》,内中对文化的释义就是:“以文化人”。

从现代哲学的视角定义,文化的概念似可这样表述: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浸润、充盈在人的意识形态之中。

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类,目前社会日常生活中,除文博界以外,文化一般是指狭义文化。

狭义文化包括的是一切以审美价值为追求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物化的表达。

广义文化的表述则是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并遗存下来的精神创造和生活形态的物质遗存。

文化这个概念广褒无垠,深邃无限。

所以文化人不是随便可以叫的。

文化人是运用精神的力量去感化人的灵魂,塑造人的意识形态,这么高大上的称谓,我自知不及,故不敢当。

记者:看到吴先生如此敏捷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旺盛的精力,一定还有新的写作计划吧。

吴达宣:好眼力!你的判断没有错,我正在写作一部新的国企改制为背景的反腐主题的长篇小说《守望正义》,约30万字,目前已近杀青,等到正式出版后,我希望与你继续探讨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反腐倡廉和国企改制等重大问题。

好了。谢谢你的采访。我非常喜欢跟年轻的读者交流。谢谢你倾听一个七旬老人的唠叨。

记者:谢谢吴先生接受采访,我们一定还会再次相聚的。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yule/4732.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