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记者之家第一站,上海!

2023-09-08 08:56:22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为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打造“记者之家”大学堂媒体融合创新班。

1584153d252336d610055ddd4dbaa1dc.jpg

8月31日至9月2日首期“记者之家”大学堂媒体融合创新班在上海开班后续课程将依次在杭州、北京、上海开展各新闻单位采编部门负责人商业传播平台内容负责人等40余名媒体人参加。

b14f052252ebdf44fdba169d16e5965f.jpg

邀请媒体融合领域领军专家讲授趋势热点聚焦学术前沿与技术创新探究媒体融合趋势分析企业商业模型......多角度、全方位解构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在沉浸式的产学研交互生态中学员们获得能力提升纷纷表示收益良多。

新华社国内部总编室副主任许晟:

e14166f9b3123d753bb606e1dbee2d8a.jpg

新华社国内部总编室副主任 许晟

这是一次笃定信念的筑魂之学。培训班上,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向我们详细述说学校历史。

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我们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展厅中,DF-2A中近程导弹贯穿3个高挑楼层笔直耸立,象征着钱老的贡献,也象征着精神。展厅珍藏大量手稿、书信、著作等实物,记录了钱老爱国奉献的一生。

“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钱老的话犹在耳畔,这一刻的感悟,让新闻的坚守更加笃定。

这是一次触摸前沿的探索之学。8月31日下午,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在课上说,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算力、数据、算法。观点直击内核,将日常越讨论越复杂的新技术简化,使我们适应、利用技术变革更加有抓手。

更前沿的探索是9月2日上午参访李政道研究所的所听所见。在海底3000多米深处安装设备捕捉中微子信号,在地底2400多米放置大量液氙等待或许一辈子也等不到的暗物质碰撞,在不到40见方的实验室里找寻新型量子材料……科学的盛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科学探索之外的困难与挑战也启发思考。

这是一次垒台立柱的夯基之学。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9月1日上午,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教师范惠众聚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分析企业方法。

其核心观点是:中心是指企业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产品是价值的载体;需求和供应是两个基本点。进而将企业归纳为3种类型:做渠道的、做客户关系的、做强核心资源研发能力的。

李本乾教授提供了一种有效传播分析模式。他将国内外文化的异同以象限方式展现出来,对同一个话题有相似理解的划分为文化融合区,不同理解的划分为文化冲突区。

他认为,要借文化融合区的观点、立场和力量,消弥冲突区的差异,实现新的融合、有效的传播。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主任高晶鑫在9月2日下午教授了“行动学习”的方法论。团队要通过心智、学习、愿景、自我超越、系统思考5项修炼,达成行动的目的。

他还提供了9种行动反馈模式,让学员们更清楚地理解行动的后果,帮助学员们认识行动、执行行动。

名师授课,既谈媒体发展,也说经济运行,受益良多。这是来自各地40多名媒体人相聚相学的开始,期待未来进一步共学共进,相知相谊。

每日经济新闻编委肖勇:

16250ee80d8610a1aa69b0daeab3eb02.jpg

每日经济新闻编委 肖勇

顶流的授课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教授,为我们生动地阐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基础研究机构的挑战与机遇。

李本乾教授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还有陆铭教授等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也加盟了这个顶流的教学团队。

多元跨领域的课程设计。创新班的培训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从大数据与AI的传播模式,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维度。我们还深入李政道研究所的物理、化学实验室,近距离感受中国在暗物质、黑洞、材料等前沿基础科研领域的探索。

紧贴新技术新趋势的课程内容。李本乾教授从web1.0到web3.0的演变,为我们勾画了大数据与AI如何引领媒体行业的创新之路。他所分享的跨文化传播案例,更是为我们揭示了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创新。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范惠众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商业模式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如何通过商业模式解析企业,探讨资本在商业模式中的关键作用。

而高晶鑫博士,则通过行动学习模型为我们解答了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这次学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视角,开拓了多元知识和能力图谱,帮助我参与智媒新未来的建设做好准备。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张海志:

68935f074f95b6d0e5e497f5190533eb.jpg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张海志

“从0到1的基础科学领域,越是‘无人区’越要敢闯!”

这是张杰教授向我们介绍该所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的“天问精神”。

作为一位从业近20年,长期关注知识产权领域的记者,我深知这句话字字千钧。

在我看来,科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就像记者采访,提出问题,小心求证,形成文字发表。科学和艺术不可分割,新形势下的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会给好新闻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苏荣才对我们提出要求:“内容是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及时跟进先进技术支撑,提高技术敏感,以技术更新业态,以技术丰富表现,以技术促进融合。”

回望党的新闻事业,始终立足于中国党情、国情和社情,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几代新闻人的努力拼搏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给予我们不断创新勇于奋进的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要担当职责使命,以技术创新为媒体融合赋能,构建深度融合生态,使主流媒体形成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记协公众号)

3d2271bc3541a40b7e8957921b5ac113.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wenhua/8927.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