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四川宣汉:汇聚四方英才 冲刺全国“百强县”

2023-03-21 09:25:23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图片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2022年,宣汉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培育引进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党爱国、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

图片

宣汉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高质量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领航向 谋布局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宣汉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

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理念,先后2次扩充优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共宣汉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共宣汉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充分发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核心作用。高规格设立正科级人才发展促进中心,配备专职人才工作者8名,服务专员78名。

激发党管人才服务活力。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九条措施》,健全联系服务机制、明确联系服务内容,深化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全年书记、县长出席招才引智、走访慰问等活动11次,常委会研究人才工作5次,构建起县委集体联系、人才办统筹联系、成员单位分类联系、主体单位直接联系服务格局。

强化党管人才目标落实。制定《2022年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 标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开展产业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目标任务调度会5场次,健全“月调度—季小结—年考核”问效机制,追踪访查重点工作,实现人才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压实到一线。

破藩篱 激活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顺、则机制活,人才聚、则事业兴,宣汉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 

图片

单设人才发展储备中心统筹100个弹性事业编制,设立引进人才编制“周转池”,实现27名干部“县管校用、县管企用”。整合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县食用菌研究所,成立县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开展硕博人才“二次选岗”配齐科研团队18人,培育高粱新品种“金糯红10号”“珠芽魔芋鄂魔芋1号”等系列科研成果,制定达州地方高粱技术标准,实现产值超1500万元,农业科技人才创新“青苗”破壤而出。

围绕“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战略目标,紧扣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航达钢铁等“4+6+N”产业企业,制定《宣汉县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激励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引进人才,每年发放5.1万元—10.2万元人才补贴,提供户籍迁移、科技服务、配偶就业服务、子女入学服务等16条精细化人才服务,“真金白银”提升企业自主引才的积极性。

紧扣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制定《关于推进宣汉县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从拓展引才渠道、强化激励保障、搭建科研平台、支持医学科研创新等10个方面破解医疗人才引用难题,人才引进最高奖补105万元、科研成果最高奖补70.2万元、平台创建最高奖补90万元。一年来,吸引33名硕博人才回报家乡,培养名医、学科带头人、青年技术骨干813名。

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四大战略”,创新推广“单位点单+行业派团+智力服务”人才组团服务,选派124人组建骨科医疗服务团、园区企业服务团、食用菌培育服务团等12个人才服务团,着力破解社会事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的技术瓶颈问题15个,助推增收2000余万元。

引人才 添动力

构建合作共赢新格局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宣汉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人才工作开放度,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

强化高端人才引进。以“达州英才计划”为统揽,采取“全职+柔性”方式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联动企业、医院、学校,前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医疗、教育等领域专题招才引智行动6场,引进博士11人、硕士2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9人,多项领域高端人才实现“零”突破。

深化校地院企合作。立足普光省级化工园区企业发展需要,邀请中科院上海微研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来宣调研考察,与省地矿局共建四川深部地质资源勘查开发研究院,对接四川文理学院8名博士入企兼职,推动合作项目20个。创新“校联体”“医联体”建设,与清华大学构建“高校院所+普通高中”新模式,持续擦亮宣汉中学“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品牌,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120余名优秀专家学者来宣开展教师进修、临床示教,2022年,18人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县人民医院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排名100强”。

集聚区域人才合力。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重庆万州、开州、石柱等地组团发展,联合开展人才招引活动5场,招引地区共享人才13名;建设特色农业等人才培养基地4个,培育地区“高精尖缺”人才14名、非遗传承人兼巴文化名家5名、民间巴文化演艺团队12个;共同成立产业研发机构4个、产学研平台8个,获得专利20余项。

建平台 搭舞台

为人才汇聚夯基垒台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宣汉坚持以产业建平台、以平台聚人才,培育“梧桐树”,打造“大舞台”。

图片

 注重创新平台培育。依托大成镇省级5星级农业产业园、普光省级化工园区、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区提前谋篇布局,鼓励企业、人才团队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园、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对创建成功的给予配套资金资助。截至目前,建成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重点特色园区1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新增省市级科创平台6家,集聚专业人才800余名。

注重平台提档升级。对技术水平领先、成果显著、层次级别高的科技创新平台,配建申报指导专班,集中精力推动平台在打造“国”“省”字号平台上提档升级,四川龙森中药业有限公司建成“星创天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和四川迈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骅龙塑料成为全市首家省级“瞪羚企业”。

注重平台作用发挥。设立科研项目基金和科研成果转化引导资金120万元,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取得干法真空绝热板芯材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成果65项,超导探矿技术等技术转化落地9项,有效推动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连续4年、锂钾产业园连续2年被纳入全省100个重点推进项目,铜基新材料产业位居西南片区第一。

强服务 暖人心

实现人才近悦远来

有凤来栖,英才云集。宣汉坚持优化人才“生态圈”,用一流环境聚一流人才。

图片

营造归属感。举办“花开陌上·缘结宣汉”单身青年人才联谊活动,现场牵手成功12对。举办互联网研究院园区研讨会、天然气锂钾资源开发论坛等人才交流活动10余场次,搭建人才脱颖而出平台,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问卷调查,人才对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满意度达98%,让人才“近悦远来”。

提升获得感。筹集2137.38万元,新建高端人才公寓234套,其中可满足企业高管、博士、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住宿48套。印发《宣汉县“宣汉英才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配备各行业领域人才专员,推行减免公交车费、景区门票费、就医绿色通道等16项优惠措施,全年为重点人群解决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66个。新建综合性人才活动场所4个,总面积1400平方米。

增强荣誉感。根据《宣汉县“杰出人才计划”评选管理办法(试行)》,每年评选10个宣汉“杰出人才(团队)”,颁发县域最高人才奖,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成功推荐1人获得“达州市长人才奖”,2人入选“天府青城计划”。发挥专家人才参政议政作用,采纳专业建议10余条,46人被推荐为国省市县“两代表一委员”。主流媒体发表政策、活动、先进典型等宣传文章6篇,实现人才名利双收。

随着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相继出炉,一项项人才引进机制陆续建立,一批批各类人才不断成长,2022年全县重点用人单位共引进人才326人,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2.6万人,这些齐聚的英才正为新时代蓄势腾飞的宣汉打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图片

图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人才工作肩负重要使命,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宣汉将聚焦“政治引领、标准提升、基础规范、创新突破、争先进位”目标,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重心下沉、落地落实,分类排序、全面创优”工作思路,深耕人才沃土、发达人才根系,以人才发展引领创新发展,推动人才工作深度融入全县中心大局,支撑全县“四大战略”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宣汉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来源:宣汉先锋

62027b5c7630bde60c496309ba20359d.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news/7086.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