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财经 > 理财生活
投稿

扶贫资产“立新功”

2023-12-03 11:43:31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个别地方出现扶贫资产闲置的情况。如何让扶贫资产继续“发光发热”,使其在巩固脱贫攻坚、加速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亟待提升扶贫资产利用效率

45岁的高艳红是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一名脱贫户,几年前她搬迁到市区的五里铺易地安置小区。“刚搬来时小区门口有个扶贫车间,我在那儿干了几个月,但很快车间就关了门。”高艳红说。

扶贫资产分为经营性扶贫资产、公益性扶贫资产和到户类扶贫资产三大类,其中经营性扶贫资产是指使用扶贫资金建设的农林牧渔业产业基地、生产加工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等。像扶贫车间这类经营性扶贫资产最易受市场及政策环境变化影响,存在闲置风险。

接续乡村振兴后与市场对接难,是个别地方未能发挥扶贫资产效用的一大原因。脱贫攻坚时期,有的扶贫项目采用兜底帮扶措施,市场、订单主要靠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找。一名受访基层干部表示:“现在政策环境变了,思路必须跟着转变。”

此外,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但仍有少数地方未打通扶贫资产与本地产业融合的桥梁。

c861d5a204a9e692170a574f57fcfba7.jpg

离石区童兴被服有限公司五里铺帮扶车间 / 刘扬涛 摄

各地积极出妙招

从单纯找企业“接盘”,转变为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中寻找闲置扶贫资产盘活机会,实现双赢。

2022年,离石区对全区民企进行摸底,发现有的服装企业因找不到合适场地无法扩大生产,于是将两个闲置的服装加工类扶贫车间加以整合,并通过招投标把厂房和机器设备交给一家民企使用。

“有了这些厂房和设备,我们的生产能力提升不止一档。同时,我们和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司合资组建了新的帮扶车间,由我们负责管理运营,国企进行监督并帮助争取工装订单。”离石区童兴被服有限公司五里铺帮扶车间负责人乔利红说,入驻以来,服装订单增加3万多套,销售额增长近3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90多人稳定就业,67个脱贫村以入股方式每年每村分红2.2万元。高艳红也在这里找到新工作:“新车间开起来后就很稳定,现在我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

”从“找下家”,转变为“求合作”,实现特色产业与扶贫资产深度融合。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历史文化厚重,现存108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代县以培育非遗特色产业为抓手,先后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00多期,培训学员6000多人,带动1500余位脱贫群众人均增收4000余元,并孵化出16家非遗类帮扶车间。

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帮扶车间闲置近3年时间,如今重新启用,这得益于当地刺绣企业雁秀坊的带动。“县里不仅给非遗传承人提供工作室,而且在雁门关、忻州古城等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展馆,帮助我们推广非遗文创产品。”雁秀坊创办人高凤兰说,“这让我们能放开手脚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带动范围自然也就大了。”

创新思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明确政府职责和定位,将“政府之手”让位给“市场之手”。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夏柱智认为,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整合扶贫资产成立股份制公司,聘请专业经理人进行市场化运作,由国企控股并进行监督,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健全企业与扶贫资产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变“接手”为“牵手”。“过去我们单纯为闲置扶贫资产找接手企业,但由于缺少利益联结机制,这些资产反而可能成为企业的负担。”离石区副区长刘文胜说,“现在只有真正让企业受益,双方才能长久牵手。”

深化本地特色产业与扶贫资产的融合,形成持续发展动能。专家建议,政府统筹本地扶贫资产,结合各自资源及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并尽可能拉长产业链,串联起区域内多项扶贫资产,在发展壮大核心产业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产价值,提高其利用率。(半月谈记者:姜磊 吕梦琦 刘扬涛)

7f6cf7a817000938ad3d97f26cf1bdf5.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caijing/9792.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