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旅游 > 乡村振兴
投稿

西北戈壁荒滩飘来稻花香

2024-02-05 09:48:38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在天山南北,骄阳炙烤下,大片干旱龟裂、泛着斑斑盐渍的盐碱地随处可见,与东部滨海等地的盐碱地景象截然不同。

新疆农业科学院统计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属西北内陆盐碱区类型。随着对盐碱地的改良方式不断进化,新疆多地耐盐碱作物经过实地测产显示高产,规模也由原来的小范围试验转为连片大面积种植,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戈壁滩上演久违的春耕秋收

2023年10月13日,在天山南部的新疆阿拉尔市,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耐盐碱水稻公开实收测产。经测产专家组现场评定,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73.8公斤。这是新疆耐盐碱水稻首次实现万亩连片高产。

50a7358f751bd9b0a9f51bb9892f2648.jpg

新疆沙漠边缘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实测高产 高晗 / 摄

测产田块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万亩水稻种植区,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土壤含盐量超过12‰,ph酸碱度8.5以上,属于重度盐碱地。2023年初,这里仅有红柳、沙棘得以存活。

就在测试前4天,另一端的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米东区水稻示范基地内,新疆农业科学院水稻创新团队选育的耐盐碱水稻新粳5号,亩产更是首次突破了700公斤。

新疆阿克苏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稻区面积有40万亩左右。为了让盐碱地变粮仓,包括新疆、湖南多地的专家集智攻关,采用物理排盐、排碱,选育抗盐碱水稻品种,向盐碱地要地、要粮。

2023年初,久违的春耕终于在这片盐碱地开启。“白花花的一片,人踩在荒滩上面咯咯作响。”回想起当时春耕情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党支部书记魏九龙向半月谈记者如此描述。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主任、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奉斌介绍,此次测产地块比一般耐盐碱水稻平均单产提高了近150公斤。种植前土壤含盐量12‰,种植后土壤含盐量约3‰。

盐碱地种植水稻堪称双赢选项。在新疆,水稻除了用来吃,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作为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洗盐压碱、实行水旱作物轮作倒茬,改良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地、防止土地荒漠化,降低土壤盐碱及减轻病虫害。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表示,以往种植传统农作物,灌溉多、排水少,导致盐渍堆积,盐碱化加重,耐盐碱水稻的种植能有效排出盐碱,改良土壤。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参与测产后说:“耐盐碱水稻种植技术世界一流,每亩用水量已降至500立方米左右。”盐碱地改良的第一年就能实现水稻连片高产,相关技术措施将在现有水资源和土壤条件下,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化方案。

改良直面数道难关

新疆土地资源丰富,然而受盐碱和干旱影响,土地产出水平较低,且大部分未被有效开发利用。陈温福院士表示,种植耐盐碱水稻是改良盐碱土壤的最优选项,目前制约新疆耐盐碱水稻推广的障碍主要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信息化制种进展缓慢。

——制种关键技术制约推广。耐盐碱水稻仅能在6‰含盐碱的土地上种植,若能通过技术研发,突破水稻生长极限,无论是对生态改善还是粮食增产,都将带来革命性进展。

——现代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新疆存在季节性、地域性用水矛盾,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南疆农村地区“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溉方式依然存在。没有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就难以保障盐碱地治理成效,进而影响耐盐碱水稻的推广。

——封井、限采政策缺乏弹性空间。尹飞虎院士表示,新疆水稻种植区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但严格的限采地下水措施限制了水稻的种植推广。盐碱地需要开采地下水,水位太高盐碱容易上泛,通过灌溉自来水洗盐压碱,抽取地下水抑制盐碱上泛,降低土壤含盐碱量。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调整用水政策,允许在盐碱地块水稻种植区进行“上灌下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东西协作”喜与忧

2017年以来,在对口支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的工作中,江苏盐城探索出“以种适地”新模式,已改良盐碱撂荒田近千亩。

2023年8月下旬,位于盐城的江苏省沿海滩涂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这里土壤含盐量虽普遍在8‰~10‰,地表覆盖着皑皑“盐霜”,30亩碱蓬、80亩田菁等多类耐盐植物却长势喜人。两个月后,它们的种子被送到万里之外的克州,成为当地改良更多盐碱地的“金种子”。

51ee4ac2edb206631e510a87967eb641.jpg

农牧业是克州从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但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占全州耕地近四分之一。2017年~2018年,江苏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广泛征集耐盐植物和改良产品在当地试验。最终,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探索出的“碱蓬降盐、田菁改土、饲草增效”轮作模式,使土壤盐分在6‰~8‰的“撂荒田”在一到两年内便能改良。

盐城摸索出“以种适地”的新方法并非偶然。盐城坐拥近700万亩沿海滩涂,视盐土改良为生存之本。通过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库,当地储备的耐盐植物种类已达400余种。

目前,援助方也面临着“种源地”储量不足、改良缺乏内生动力的风险。为防止盐分回流返田,克州碱蓬需在花期前收割,而田菁也在花期前后全部用于还田,种子只能靠他地供给。江苏滨海虽有约25万亩可供改良的滩涂盐碱地,但目前拥有的碱蓬、田菁种植总面积仅340余亩。

西部“主改区”也存在承接东部技术困难、推广缺乏专业化力量的问题。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土农业研究室主任邢锦城说,江苏科研团队在克州管理的碱蓬和田菁长势良好,但交给当地农牧民后,技术不过关,效果不及预期。

这也是克州当地一些农业人士的担忧。克州阿图什鑫宏源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现标认为,让农牧民相信、运用新模式,在居住分散、科教资源相对落后的西部内陆地区的确比较困难。克州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海如拉·木萨也表示,目前改良面积不算太大,江苏专家团队可定期管护,一旦未来扩大面积,具体工作必须依靠当地人,培训必不可少。

中国有五大盐碱地区域,盐碱地治理“一盘棋”尚未形成。不同盐土区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分区治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目前跨区交流较少、缺乏合作平台与机制,限制了科研力量和成果的整合利用。

针对此,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小京建议,在坚持“一区一策”基础上,可打通五大盐土区合作网络,让可跨区运用的改良方法和耐盐种质资源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半月谈记者:高晗 陆华东 秦华江)

a9673ca092e449382a2d17b3ff1860df.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lvyou/10556.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