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田海兵:文化润校善为先

2022-09-05 09:37:03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中心学校泊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2016年以来,校长田海兵结合乡土文化特色,致力于打造以“善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下一步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校园文化要根植于乡土

泊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离县城近20公里,始建于1975年,现有学生近200人。校长田海兵是土生土长的泊南村民,2016年回到泊南小学任教。

多年的乡村教师经验让田海兵感到,乡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乡土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偏少,如果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教育理念,乡村学校很容易变得一盘散沙。

校园文化建设以何为主题?村内的传说故事给予他启发。泊南村所在的晋东南有一个民间世代相传的故事,据说有姐妹二人不计前嫌,悉心给继母养老送终,行善积德的美好品质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好运。这个传说被村民熟知,每每讲述给新生的孩子。

“‘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田海兵要求老师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善”文化。“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要挖掘乡土文化,用最接近孩子的东西讲道理。”

走在泊南小学校园里,“善”字随处可见:食堂是“择善堂”,学生宿舍叫“积善楼”,教学楼取名“至善楼”。泊南小学副校长成花荣说:“要让孩子们一进学校就浸润在‘善文化’氛围内。”

向上向善,落到实处

“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善,做好身边小事也是善。捡起地上的纸片,与同学友好地打招呼,或者认认真真刷碗,都是善。”教师秦素芳对学生讲。在泊南小学,对“善”的阐释要贯穿学校的每一门课,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

为学生将“善”文化教育落到实处,2017年,田海兵和老师研发出一套习惯养成教育方案。每位新入学的学生都会收到两棵打印好的“树”——习惯目标树和宝塔升级树,他们每实现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可以获得老师发放的“果实”,并将其挂在树上。

实现目标要从“日行一善”开始,老师会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让学生习惯行善。学生“日行一善”的情况会自己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内容不限。老师和家长会定期翻看家校联系本,鼓励、引导学生行善。

“我们告诉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情可大可小,只要对别人或者自己有益就可以记录。”田海兵说,有意识地行善、记录和反馈,这些步骤帮助孩子们养成向善向上的习惯,培育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图片

田海兵在“善文化讲堂”上与学生互动

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随处可及的“善文化”教育,秦素芳发现,很多孩子从向善中收到正向反馈,慢慢学会了思考自己的行为,对自己作出要求。

泊南小学四年级学生杨雨彤将好习惯带到家里,她最近做的小善事包括周末督促家人节约粮食。变化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日常习惯,老师们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整个学校教育慢慢良性循环了起来。

中午,在泊南小学食堂,学生们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洗碗池内基本没有剩饭,整个食堂找不到泔水桶,餐桌也被离开的学生收拾得很干净。老师说,这是泊南小学学生良好习惯的缩影。

“开展‘善文化’教育以来,我从来没有在泊南小学见过上课擅自离开教室等现象,孩子们知道,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课堂的行为不能做,也不会去做。”成花荣说。

田海兵说:“孩子们心思很单纯,又很敏感,他们能开心地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讲好、示范好,让学校成为乡村孩子的文化港湾。”《半月谈》2022年第16期 半月谈记者:李紫薇】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wenhua/4970.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