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深耕文明复兴的底蕴

2022-05-17 14:20:26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当今时代,全球化、网络化的大潮颠覆了之前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无法完全解释中国。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事实上是一次典范变革、一种文明范式的转化,为新的理论话语体系提供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素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重新确立中华文明在全球文明中的地位,需要我们研究者加快提升理论自觉、理论勇气和理论智慧。

开出大视野

中华文明是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近代以来的剧烈变革基础上重新焕发生机的。在当今世界,中华文明的独树一帜冲破了长久以来西方话语、西方模式和西方势力对人类发展前途的一元化判断和对人类发展道路的垄断性解释。

面向未来,中国不仅要为世界各国提供现代化转型和文明形态转化的全新经验,而且要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话语发展创新性思维,积极回应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要实践经验,深入研究阐释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和全球影响的新的文明形态和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中国的典范革命。

培育大格局

有学者把当今被科技进步所改变的社会称为加速社会。新时代的中国就深度嵌在这种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快速变革的全球网络中。而当代流行的全球规则、话语、价值等,几乎都是以西方文明和知识体系为底本形成的。西方国家自近代以来在精神、知识和力量上的优势地位,使之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垄断着对人类发展道路和标准的解释权。

7c6580e1578c6ba08ed288a1703787d9.jpg

2022年1月1日,“文明、和平、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学术会议现场 李贺/摄

然而,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影响正超出现代主权国家的边界,大国关系变动复杂深刻,全球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中国是同时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唯一经济体,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与世界格局的变动保持同频共振。中国现代化与文明复兴进程的加速,需要我们凝炼起新的价值支撑,创造新的话语体系,制定新的规则和标准。所以,研究者需要有一种世界格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最终指向应该是重新确立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展现大气魄

中华文明对任何外来事物具有强大的改造能力和融合能力。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化”:食马不化、食古不化、食洋不化。如今,我们应该可以打造出建立在中国深厚文明底蕴之上的东西,但是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好,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这一宏大命题到现在还没有在学术上完全破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研究者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这种自信与自觉,既需要有一种宽广坦荡的胸怀,包容异质性思维,更需要一种“兼听则明”的机制。对于有些批判性的研究成果要改变认识,不要推向对立面,而是要认真研究,定向获取、吸收、消化批评意见。更重要的是提倡建设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能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有助于科学决策,营造一种宽容的人文环境和良性的学术生态。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

新时代激发大国复兴的文明潜力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这条根本方针是不容置疑、不可动摇的。

dfa59789775315e87888b98b645a64de.jpg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马克思与恩格斯像(图片来源 :人民视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有其独到的价值和科学性,特别是在关注人的自由、价值、思维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人类解放,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和自由,注重3个关怀——人文关怀、公共关怀、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境遇,这就需要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注重社会解放,这就彰显公共关怀;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超越终极关怀。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公共属性,服务于公共事业,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都是研究人的科学,关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行为,而且必有通约,互相借鉴。但无论是对人的理性还是潜能的关注都是在人的价值高度上的统领。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是位阶比较高的学科,具有思想穿透力和理论指导性。我们不仅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更应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找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研究者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心人民关心的问题,科学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也要注重吸收其他学科方法体系,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不断创新。

对世界文明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新时代,中国的文明底蕴一直在参与和塑造着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发展,更是作为一种连绵不断、影响深远的传统文明重新获得契合于现代社会的充沛活力,只有具备深厚文明潜力的国家才有大国复兴的资本。

新时代既是一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性变革,也是一场推动更广泛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性变革。研究者应该也必将在新时代承担发展新思想、培育新风气、建立新规则的历史使命。在挖掘思想学术的深层意蕴上,需要我们从事的是实践的哲学而非玄学的哲学,实践的政治学而非空想的政治学,实践的政治经济学而非理想化的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论创新不仅要有启迪群众的力量,也要对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世界的文明体系作出智力贡献。

马克思曾言:“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容任何犹豫怯懦,以优秀的理论创新成果回应时代的呼唤与党和人民的期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责无旁贷。学者及其理论创新成果应以一种开放、开明、自信、自强的姿态和胸襟,让世界正视中国、理解中国、相信中国、尊重中国。【(作者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院长)《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5期】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wenhua/4401.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