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关注民生
投稿

手机无网无电也能支付?数字人民币推出新功能!

2023-01-17 09:30:02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你是否经历过手机没电无法支付的窘境?最近,数字人民币推出新功能——“无网无电支付”,手机关机仍能“碰一碰”收款终端完成支付。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功能的特别之处吧!

 无网无电如何完成手机支付? 
日前,全新升级的数字人民币App新增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再次引起人们关注。部分用户在数字人民币App硬钱包的“支付设置”中开启该功能后,即便在手机关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碰一碰”完成支付。
一旦发现手机电量“岌岌可危”,而支付需求又迫在眉睫,用户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App中的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并设置好关机后可支付的次数和额度,一度困扰用户的无网无电支付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记者了解到,在该功能推广初期,目前只支持部分使用安卓手机系统的机型,未来或将有更多机型加入。
图片
图为一位市民在兰州市榆中街菜市场买菜后扫码付款。新华社记者陈斌 摄
 为何要推出无网无电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的高效便捷自不必说,但其也会受到手机电量、网络环境的制约。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就是针对这些支付痛点,探索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数字人民币。
“这样使用数字人民币就如同使用纸币一样,可随时取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人士介绍,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要体现作为现金支付的便利性。虽然无网无电是小众场景,但作为法定货币应考虑在内。
2022年10月人民银行曾发文指出,要推出多种形态的硬件钱包,探索软硬融合的产品能力,并针对“无网”“无电”等极端场景,研发相应的功能。时隔数月功能落地,展现出数字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劲头。
 手机遗失如何保障支付安全? 
不用开机也能支付,这也引发一些人担忧:一旦手机落入别人手中,数字人民币会不会被“盗刷”?
业内专家提醒,如果手机丢失,用户可通过另外一个手机设备登录数字人民币App,及时关闭无网无电支付功能,防止资金损失。
使用数字人民币如同使用纸币一样,在享受便捷支付体验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安全意识。
一位参与功能研发的银行人士向记者解释,为了避免这种极端情况下的资金损失,用户可设置该功能的可支付次数和免密额度限制。在无电支付时,如果交易金额超过了免密额度,需要用户在受理设备上输入支付密码,后台系统校验通过后,交易才可进行。同样,如果在无电情况下支付次数超过限制,交易也无法进行。
图片
图片为数字人民币App关于钱包类型与限额说明的截图。
 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次“扩围”? 
除了新功能上线,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近期数字人民币App上显示的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围”。
对于开展试点最早的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四川省的用户均可以下载数字人民币App进行体验。此外,还增加了山东省济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和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新的试点地区。
近日召开的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日前表示,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逐步深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稳步扩大,交易金额、存量也不断增加,相关管理和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和实物人民币一样,本质上都是货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
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自2022年12月起,数字人民币数据被纳入流通中货币(M0)统计口径。2022年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有序推进,产品和应用创新不断强化,未来数字人民币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支付需求,为便捷的数字生活增光添彩。(新华视点)

b1647ae17d1315e7794efb17887cb01a.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ceshi.sjxwnet.com/news/6256.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