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广东出现“近零碳社区”,里面有多少“黑科技”?

2022-12-13 09:33:43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图片

半月谈记者在广东多个近零碳社区调研发现,时下这些社区正抓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快集成应用多项绿色低碳技术,以期让一个个社区实现近零碳排放,让低碳黑科技融入居民生活。

图片
昆虫“大胃王”实现碳封存图片
每天的剩菜剩饭只能扔掉?不,也可以变废为宝。深圳近零碳社区引进昆虫界的“大胃王”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这种人畜无害的小昆虫,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出生后8天,身材增大4000倍,可以消耗自身体重20万倍的厨余垃圾。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碳封存。
半月谈记者最近走进深圳近零碳社区试点项目大梅沙社区生物处理“黑科技”设施黑水虻站,只见一排排书柜式抽屉整齐排列,40公斤黑水虻幼虫正在抽屉里奋力“工作”。  
黑水虻成虫跟苍蝇长得有点像,不过它们的“性格”完全不一样。黑水虻不带病菌、不传播疾病、不叮咬人类,且能消化有机废弃物,尤其爱吃厨余垃圾,被称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小个子的黑水虻幼虫大量摄食,它们的食谱非常广泛:水果、蔬菜、咖啡渣、谷物类酒糟等都不在话下,从不挑肥拣瘦。
种虫循环饲养获得虫卵,孵化出幼虫。厨余垃圾经过分拣、沥水、粉碎等预处理之后,投入黑水虻垃圾处理池,这些小吃货们就开始工作,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蛋白质、脂类、生物肥料和其他有用的生物质。转化1吨厨余垃圾可以收获黑水虻高龄幼虫约200公斤。
完成厨余处理工作的同时,黑水虻还变身为“宝藏虻”:黑水虻幼虫排泄的虫沙,与枯枝落叶按照比例混合发酵之后,是营养丰富的景观植物肥料;幼虫虫体可以作为禽畜、宠物及水产养殖的饲料蛋白源;蛹壳中的甲壳素可用于医药行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粟颖说,黑水虻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具有养殖周期较短、资源化程度高、营养价值高、幼虫饲料化应用前景好等优点,有助于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平衡。
节能黑科技降低碳排放图片
“屋面雨水全部收集,地面雨水全部处理渗透,通过景观水池、人工湿地对雨水进行收集,污水通过人工湿地进行生物降解并进入中水系统,水资源在这里能够循环利用。”负责大梅沙社区项目建设运营的万科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谢晓慧告诉半月谈记者,党的二十大要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圳近零碳社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链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行动,必将造就一道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图片

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社区在近零碳社区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新华社记者白瑜摄

近零碳社区一方面探索以生物处理方式为主的有机循环体系,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增加碳封存;另一方面科技企业采用光伏发电与储能、新型节能建材、智慧用能平台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并减少能耗。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多个近零碳社区采访了解到,电动外遮阳设施、智能照明系统、冰蓄冷空调与地送风系统、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等,正在助力实现社区的绿电供应。
大梅沙社区万科中心建筑主体外立面设置了一条条横向排列的金属遮阳百叶,这个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日照时间与强度,通过电脑自动旋转角度调节水平遮阳板,不仅保证室内遮阳和采光效果处于最佳状态,也达到节能的效果。
据了解,近零碳社区建设在其他省市也在提速。
山东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通过合理利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等技术,实现高效清洁供能,未来将全面提升设计、建造和运维水平,实现能量消耗与产出平衡。
湖南长沙县杨梅冲社区通过创新试点垃圾分类回收市场化运作,将在多个居民小区试点推广绿动循环积分计划,建立居民出行、出游、购物、旧物处置等生活信息电子化智能服务系统,积极引导居民生活行为低碳化。
从低碳、近零碳到零碳的三步进阶图片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清晰描绘了中国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简单来说分三步走:2021年~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年~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从低碳到近零碳,再到零碳排放,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三个台阶”,近零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过渡阶段。
为了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多地计划推出一批近零碳、零碳示范项目,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低碳转型路径,通过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等综合性措施,提交一份份绿色答卷。
在探索双碳道路过程中,近零碳排放或碳中和社区建设不仅关乎能源、电力、交通等“硬件”更新和技术突破,在社区层面也需要与基层社区治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参与等密切关联。
为切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多地正在建立碳智慧管控平台,为近零碳社区装上“智慧大脑”,对碳排放总量、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人均用水量等数据进行监测,建立近零碳标准指标库和近零碳指标体系,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碳排放的变化,让身边的生活多些美好的绿色。半月谈记者:白瑜)

c836c6535901d6fa6f5ee2bcfba25e0d.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news/5829.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