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关注民生
投稿

大水网破解贵州工程性缺水

2022-11-01 12:43:30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提到贵州,人们会想到号称中国第一瀑的“黄果树大瀑布”,而“天无三日晴”的谚语更是形象地道出了贵州雨天多晴日少的天气特征。因此,人们一般不会把干旱缺水与贵州联系在一起。

事实并非如此。“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92.5%,由于地形切割较深、海拔落差较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大量水资源白白流走,加上山区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人高水低的矛盾较为突出。

图片

凹水河水库大坝的施工现场 李力 摄

为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贵州以“构建大水网、保障水安全”为主线,组建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推动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在位于贵州省黔西市与大方县界河西溪河上的凹水河水库施工现场,半月谈记者看到,整个水库处于宛如“一线天”的深v型峡谷中,施工机械要从高差近200米的山壁吊装进库底。

图片

凹水河水库大坝施工现场  李力 摄

凹水河水库工程项目负责人丁昭佐告诉半月谈记者,凹水河坝址河床宽度仅6米,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三高、中国第二高的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双曲拱坝。水库总库容量为4669万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4275万立方米,主要功能是向黔西城市供水,兼顾解决工程周边2300多亩农田灌溉。在参建各方的努力下,目前施工进度比批复计划节点工期提前3个月。

在贵州,类似的水利工程还有不少。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水利调水工程,处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工程水库大坝位于三岔河中游六枝特区与织金县交界的平寨河段。目前,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已惠及百万人,沿线供水超亿方。

“夹岩水库每年能给沿线城乡和工业园区提供6.88亿立方米用水,从根本上解决黔西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公司水源毕大建管部副主任谢金才说。从去年12月底开始蓄水以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蓄水量已达8000万立方米,主干渠基本修建完成,年底主干渠具备供水条件。

图片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 李力 摄

今年1至9月,贵州累计落实水利投资262亿元,开工骨干水源工程15个,完成中小型水库蓄水验收26座、竣工验收24座。十年来,贵州累计投入水利资金达3000亿元,开工骨干水源工程超过500座,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134.5亿立方米。

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使用,为破解贵州工程性缺水难题发挥了关键作用。6月下旬开始,贵州整体开始干旱少雨,面对日益严峻的干旱形势,平寨水库保障了工程沿线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秧地坝村、双堡镇塘山村水稻即将出穗时,稻田出现干涸开裂,黔中公司根据村民请求,研究提出临时供水方案,满足了稻田灌溉用水的迫切需求。

图片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蓄水现状 李力 摄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黔中分公司副经理罗启元认为,大水网建设是统筹解决贵州缺水短板、水旱灾害威胁、水生态脆弱、水工程调控功能受限等问题的突破口和总抓手。首先要研究实现供水调度水网联网,确保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化市场配置、提质增效;其次才是研究实现大水网的物理联通,确保具备条件的水源点连成网状,互为补给。

大水网不仅有一个个大型水利工程,更要形成网。网架构成上以江、河、湖、库为骨干水源,以天然河道和重要输配水工程为主干,以城乡供水管网、灌区田间工程等为分支,以山塘、山泉等分散水源为补充。区域布局上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西北、西南、东南、东北为四翼,形成“一核四区”水网格局。

贵州省水利厅厅长周登涛表示,贵州大水网建成后,将形成立足黔中、辐射贵州全省的系统治理体系,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也能用上干净水、放心水。半月谈记者:李力)

073b643b65d5675c778861613b52f991.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ceshi.sjxwnet.com/news/5392.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