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投稿

被宣布灭绝的“吉祥之鸟”在中国被发现?它们今天活得怎么样?

2022-08-14 15:07:15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图片
朱鹮是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吉祥之鸟,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曾一度濒临灭绝。198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的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40多年过去,朱鹮这一极小种群如今生活得怎样?

极度濒危

2021年5月的一天,洋县当地的一位摄影师意外地记录下了残酷的一幕。
图片
摄影作品
一只猛禽盘踞在朱鹮的巢穴里,目光充满敌意,两只朱鹮亲鸟围着鸟巢不停地盘桓、鸣叫,几分钟后猛禽飞走了,从镜头看到巢穴里有一只带有血迹的小朱鹮蜷缩着,令人心痛。
经过工作人员确认,此次袭击朱鹮幼鸟的正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鹰雕,这是自然法则下的残酷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朱鹮与鹰雕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而它们却是生态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
而对生存能力本就偏弱的朱鹮而言,天敌的威胁就是它曾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随着环境恶化,天敌威胁等因素,朱鹮相继被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已灭种,唯独中国没有放弃希望。
图片
被发现的首批朱鹮
自第一批朱鹮被发现后,洋县就对朱鹮活动区域进行封山育林,扩大天然湿地和冬水田面积等措施。自此,中国开始了对朱鹮这一极度濒危物种的漫长保护历程
图片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路宝忠

洋县是非常难得的朱鹮家园,因为朱鹮对环境的选择非常严格,要在大树上做窝,要在水田、河流湿地里面觅食。
洋县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带,另外沿汉江的南北有河流有80多座水库,然后还有1万多公顷的水稻田。在这么一种环境,所以朱鹮能够长期选择且能在这稳定的生存繁衍。
从1990年开始,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科研人员,先后攻克了饲养管理和人工繁育的多项难题,形成了成熟的朱鹮饲养繁育技术。在长达40年的努力下,朱鹮种群数量不断壮大这不禁让保护工作者们感到欣慰和高兴。
但是渐渐地一个新的忧虑出现了,随着洋县朱鹮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已相对饱和。
图片
野外抢救回来的朱鹮,除了意外受伤的以外,有些朱鹮竟然是因为无法觅到食,饥饿无力这种状况,一时让朱鹮保护工作者陷入了新的困境。

人鸟共生

在洋县华阳镇,一个特别的项目“鹮田一分”,促进着朱鹮与人的共生关系。
图片
这里大面积种植有机稻田给朱鹮觅食,平衡农民的收益与朱鹮生态环境的改善。
图片

     当地居民  

     白闯成

为什么叫“鹮田一分”,它就是每一亩土地,给朱鹮留出来一分作为口粮田,也就是供朱鹮在里面觅食、活动,这对我们这的环境、土壤都还有很大的改善,再一个就是保护朱鹮,人和朱鹮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
图片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路宝忠

可以说这是对一个区域来说,不仅仅是保护了一个物种,更重要的就是推进了这种绿色有机产业的发展。大家认识到保护朱鹮和保护生态这种双赢的作用。
为了给朱鹮一个有利于繁衍生息的健康环境,这里的人们放弃了高速发展和规模化高产的农业模式,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田野里施放有机肥,拒绝使用农药。
图片
几十年后,洋县的人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拥有了世界最珍稀的鸟儿朱鹮,也同时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肥沃的有机农田。
在洋县,朱鹮对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早已影响深远,更和当地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图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朱鹮发现人  刘荫增

希望我们把朱鹮保护,开始是我们自然保护,也就物种拯救,提高到文化层面上来。让朱鹮真正的回到老百姓,让老百姓去保护它,一定要融合了文化以后这个物种才能长期保护下去。
朱鹮保护40余载,生态环境逐渐得以修复。野生朱鹮的数量,也从7只发展到7000余只,摆脱了朱鹮种群极度濒危的状态。
图片
山川、田地、河流、乡村、城市,朱鹮飞翔的身影已是随处可见。人类为朱鹮护佑出一片生态乐园,朱鹮也在回馈着人们的生活生产。
图片
专家们认为,保护朱鹮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们回归大自然,重现种群的历史分布地。2007年,为了防止朱鹮种群过度集中,中国决定对朱鹮进行易地保护。

以洋县为中心,向各地释放朱鹮笼养个体,先后在陕西宁陕、陕西千阳、浙江德清等地建立了朱鹮的野化放飞基地。搬到新环境中的朱鹮发展如何?朱鹮种群的往日辉煌能够顺利恢复吗?(凤凰卫视中文台)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news/4847.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