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神秘的荔枝古道
从宣汉马渡关下
纵贯南北
穿越千年
古道边
神秘的摩崖石刻
承载唐风宋韵
镌刻无边传奇
走进马渡关
来到浪洋寺
拂去历史的尘埃
摩崖石刻
与那些斑驳的痕迹深深印证
通谕古今

马渡关浪洋寺的前身,是唐贞观年间由唐太宗钦命修建的丰饶寺。眼前的遗存,仅仅只是当年丰饶寺的冰山一角,规模虽然很小,但价值非凡。
丰饶寺在北宋时改名龙华寺。明代因当地有浪洋村,遂改为现名。寺院毁于民国火灾,现仅剩一座摩崖造像。
2012年,浪洋寺摩崖石刻造像群被公布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石刻造像分布在一块长9米、宽4米、高4.2米的巨石四壁上,共有24龛、145尊、题记14处。
2015年3月,达州市组织考古队在巨石上通过考古作业共发现6个年号,其中唐代4个,北宋、南宋各1个。最早的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最晚的是南宋赵构绍兴元年(1131年),时间跨度长达375年。此处摩崖石刻表明:唐宋时期的马渡关,就已经是南北往来的交通要冲。造像中,开凿于唐代的男观音石像是我国最早的观音造像之一。目前,全国仅存三尊类似造像,另两尊,一尊位于福州市永泰名山室,一尊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侣俸镇。
考古学家评价为:浪洋寺摩崖造像及男观音像,印证了宣汉历史上的大唐盛世、马渡雄风。


当下的浪洋寺摩崖造像虽藏在深山里,但在当年却正好位于荔枝道这一交通要道上,便于过往信众参拜。途经马渡关的荔枝古道至今保存完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漫步雄关古道
体悟千年脉络
触摸神秘摩崖石刻的余温
发千古之慨叹
人文巴山
厚德载物
古风新貌
于斯为盛
摄影: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