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旅游 > 景区在线
投稿

这个地方最大的底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

2022-12-01 09:39:42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图片

建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福建南平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批典型改革全国瞩目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督查激励通报中,福建省南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林长制两项工作列入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这是对南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接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嘉奖,也是对南平人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肯定。


南平是闽江的发源地、福建的生态屏障,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南平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一批典型改革全国瞩目:首创“森林生态银行”、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资源被盘活
图片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南平市是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78.89%、耕地和林地面积占全省1/4、林木蓄积量占全省1/3、人均水资源量为8900立方米……绿色生态是南平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南平自古以来就有保护生态的传统和习俗。千年前就颁布了《禁樵令》《禁渔令》,禁止乱砍树、乱捕鱼,至今仍留存在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上。宋代哲学家朱熹在南平“琴书五十载”,提出“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

护生态千年传承,美家园山河见证。如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2018年起,以顺昌县为试点,南平在全国率先打造“森林生态银行”,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模式,搭建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探索“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机制,由国有林场实行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

顺昌县水南村村民夏六华是“森林生态银行”的首位受益“客户”。“银行”开张那天,她家就“存入”了9亩杉木幼林,拿到编号“0001”的存折。靠着“森林生态银行”,夏六华一家成功脱贫。当地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夏六华还经营起了农家乐。随着道路、休闲、康养等设施不断完善,来的客人更多了,腰包也更鼓了。

在全面总结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做法的基础上,南平将“森林生态银行”扩大至全市10个县(市、区)和1个省属国有林场,共涉及79个乡镇2.7万余户,合作面积累计8.8万余亩。

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列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森林生态银行”取得了成功,其他的生态资源是否可以借鉴?

南平是闽江发源地,境内溪流绵延纵横,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依托优质水资源,南平市光泽县成为“水生态银行”试点县。

“所谓‘水生态银行’,就是引入银行的概念,便于对水资源进行集中开发利用。”光泽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水生态银行”可以看作一个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原先零散的水资源进行收储整合,转化为水产品,引入并发展水产业。近年来,依托优质水资源,光泽县引入多家知名企业,发展对水源和水质要求较高的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形成了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食品产业集群。

不只是光泽县,南平市致力打造“原料水”产业集群、支撑“特种水”行业需求、推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原料水”产业集群的打造,南平以武夷新区水产业园为基地,作为生态食品产业园的园中园,位于规划片区西侧,面积约1500亩,园区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各类水制品1000万吨。依托园区平台与化妆品用水、酿酒用水、医疗用水、涉水精密制造企业积极洽谈,南平市“富民之水”的文章正越做越大。

低碳理念促发展
图片

全国首创“一元碳汇”扶贫试点项目,可在微信小程序里向林农购买;武夷山推出了“5134低碳漫游道”等,游客可在漫游道的任意节点参与低碳打卡赢积分兑好礼活动……低碳逐渐融入南平人的生活。

顺昌县以“1元钱1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为固定交易价格,针对个人、小微企业、大型活动开展自愿碳中和而设计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旨在通过碳汇市场化交易,激励村集体、个体林农主动开展森林经营抚育,以提高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南平市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产方式,并探索生态司法模式,创新开展复绿补种、增殖放流、管护山林、认购碳汇等措施,凝聚起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大社会力量和内生动力。

2020年3月,顺昌县法院审结一起滥伐林木案。被告人吴某无证采伐林木73.6立方米。案发后,他认罪认罚,退回违法所得,并自愿认购价值4万元的“一元碳汇”。该判例是全国首个通过认购碳汇修复受损生态案件。

顺昌县通过积极拓展“碳汇+”模式,如“碳汇+生态司法”“碳汇+大型活动”“碳汇+旅游”“碳汇+金融”等,丰富“一元碳汇”应用场景,扩大购买主体,提升公众低碳意识。截至目前,共有9800人次购买了6258吨“一元碳汇”,认购额60多万元,惠及林农700余户。

南平市建阳区福星国有林场与林业局签订协议,利用松林改造采伐迹地建设876亩碳汇林,力争通过3年(每年抚育2次)抚育成林。据初步估算,本次876亩试点造林,在10年内能中和5120吨二氧化碳当量,可用于2022年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碳排放抵消。

2021年3月,顺昌县国有林场与兴业银行南平分行签订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和远期约定回购协议,即“碳汇贷”,将林业碳汇项目存量未售的30万吨碳汇产品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标的物,向兴业银行融资2000万元,用于国有林场提升森林质量和林业碳汇增量。该金融产品为福建省首例以林业碳汇为质押物、全国首例以远期碳汇收益权为标的物的约定回购融资项目。

此外,人保财险顺昌支公司与顺昌县国有林场签下全国首单“碳汇贷”银行贷款型森林火灾保险,为碳汇林提供2100万元风险保障,将森林保险与碳汇质押、碳汇融资进行有机融合,开创了“林业碳汇质押+远期碳汇融资+林业保险”的绿色金融新模式,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几个月后,双方又签订全国首单《“碳汇保”商业性林业碳汇价格保险协议》,为县国有林场提供林业碳汇价格损失风险保障金100万元,承保林业碳汇项目面积6.9万亩,总减排量可达25.7万吨。

“碳汇致富贷”产品将脱贫户、脱贫村拥有的碳汇收益权通过“森林生态银行”设定质押向客户发放贷款,该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拥有林业资源“碳汇权”的脱贫户、脱贫村等经济主体,着力解决其从事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共授信174户,授信金额760万元。

绿色产业结硕果
图片

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南平围绕“一座山”(全域旅游)、“一片叶”(茶产业)、“一根竹”(竹产业)、“一只鸡”(肉鸡加工)、“一瓶水”(水产业)等特色产业,各地因地制宜“点绿成金”,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高地。

武夷山不仅是全国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南平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中的典型代表。武夷山秀水与奇峰相辉映,朱子文化、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慢游山水、慢赏人文、慢品茶香的旅游胜地,被誉为“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南平市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县级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于2015年启动,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联合保护共建村,也是规划中的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所在地。这里四面环山,层林尽染,郁郁葱葱的植被与蓝天、白云、溪流相互映衬,宛若一面铺开的山水画卷。南源岭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慢生活、休闲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宿、田园等产业,已开办民宿170余家、餐饮31家,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村、美食村。

南平市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针对主要游客人群开发个性化产品,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武夷山主景区自今年6月18日免门票政策实施以来,截至10月底,旅游人数超148万,同比增长120%。

图片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优美生态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南平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南平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及白茶发源地,有良好的茶产业发展基础。200多年前,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城市的南平武夷山,是福建对外交流与贸易的主要渠道。如今,“一片叶”已长成一条产业链。截至今年9月底,南平市已建成绿色生态茶园39.9万亩,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好山好水出好竹,南平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美誉,是全国优质竹产区,立竹量11.4亿株,年产竹材2.7亿根。近年来,南平大力延链补链,不断提高竹木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水平。根据2021年南平市印发的《林产工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方案》,未来5年南平将力争实现林产工业领域上市企业数量翻番,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绿色是最大的底色,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南平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显现。南平正在规划建设全域风景,努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推动“好风景”变为“好经济”,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平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市、产业富民之路,为我国南方山区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机制提供了“南平模式”。(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田新元

b61e7158930e09798f6e2cf3a8c841b2.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lvyou/5739.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民航通(无)企字第04159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