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网
| 注册 退出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法治 > 法治播报
投稿

警惕一种不正之风:评标专家“借标生财”

2023-07-19 11:22:47 来源: 世界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春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招投标领域乱象由来已久,记者调研发现,除了过去常见的围标、串标、陪标等行为,一种较为隐蔽的专家假评标现象同样值得重视。

4aec7d565703601d7cc31a42d5150fd8.jpg

本应公平公正履职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屡受诟病,一些人甚至触犯法律红线。有的专家充当“黄牛掮客”,与招标人、投标人、中介串通勾结、暗箱操作,从中获利百万;有的甘于被围猎,非法收受贿赂,打分“畸高”或“畸低”;还有的趁机敲诈勒索,以拒绝在评标报告书上签名为由要挟,索要高额评标费。2021年9月以来,江西启动开展房屋市政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已公布的评标专家违法违规案例就有43起,分两批取消、解聘866名房屋市政工程评标专家。

6e994f318bfe71e83362b068ab08c93b.jpg

评标“吃标”“借标生财”,种种乱象凸显评标领域存在不正之风。从记者的调查来看,尽管招标投标法对专家评标行为有明文规定,但法律之外仍存“潜规则”。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评标活动中专家相互请托、互相关照成风,评标过程沦为“走过场”。这种风气的滋长,既暴露出部分专家法律意识淡薄,也折射出评标专家的日常管理存在短板。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单位对评标专家底数不清,对其参加评审活动的监管欠缺,助长了部分专家违法违规的侥幸心理。

bdb487cd944abb2aef65dca4c9e15d39.jpg

作为工程招投标的关键一环,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准及其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招标效果乃至工程质量安全。对假评标、乱评标的做法,要采取措施大力纠正。一方面要强化评标过程信息公开,将评标专家的评分情况、否决投标理由等信息向社会公开,用阳光监督倒逼专家公正履职,另一方面要压实专家所在单位的监管责任,提高违法违规评标的成本。同时,进一步完善评标制度设计,推进标书电子化、评标远程化,通过技术手段阻断评标专家与招标人、投标人和中介人员的接触,不断规范评标秩序。(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半月谈杂志社)

bd2d769479954574e0cb2b95a9a31152.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s://www.sjxwnet.com/fazhi/8444.html 责任编辑:张春
更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世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三组广告 模板库 共展蓝图
关于我们 | 世界观察 | 新闻 | 世界娱乐 | 世界书画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19-2025 世界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报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南充基地 证字第RS2023060201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蜀)ICP备20000730号